做家务、搬箱子、拧螺丝、导览导购……6月26日,记者从国先中心(合肥)了解到,合肥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数据采集训练场正式启用。这所被称为合肥“机器人学校”的数据采集训练场长什么样?机器人如何学习训练?机器人“毕业”后如何“就业”?大皖新闻记者前往现场探访。
6月26日,记者走进位于合肥市瑶海区的合肥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数据采集预训练场,这所被称为合肥“机器人学校”的场地中,5家机器人企业的多个机器人正在“上学”,工作人员正在采集机器人的训练场生产场景数据。
“目前,训练场已建成共计700平方米的1:1全真训练场景,机器人能在这里开展10余个真实场景的数据采集和训练验证工作,涵盖工业制造、商业服务、家庭服务等多领域。”国先中心(合肥)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该训练场由国先中心(合肥)与瑶海区合作共建,是合肥智能机器人四大公共服务平台中的核心板块。根据规划,到2025年底,合肥具身智能机器人数据采集预训练场将扩建到5000平方米。
为了让机器人“修炼”成“多面手”,训练场内是1:1真实复刻仓库搬运、生产线分拣等作业环境的工业场景。在工业场景的“生产线教室”里,机器人能复刻仓库搬运、零件分拣的全流程,通过多机协同完成订单任务;在商服场景“模拟商场”中,机器人能“学习”商业导览、零售分拣;家庭场景的“智能厨房”内,机器人能“训练”打开洗碗机、协调智能家电联动……
“我们的核心目标是将机器人从‘炫技式表演’拉回真实生产场景。”国先中心(合肥)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训练场将通过3个月至6个月的系统化训练,结合数据采集泛化与大模型优化,力争让机器人产能从“20台抵1线真人”,真正的完成工业制造与生活服务场景的深度落地。
“目前我们公司有多款机器人在这个地方进行一些精细化操作的训练和数据采集,比如拧螺丝、搬箱子、导览导购等。”合肥乐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王帅介绍,以拧螺丝为例,以前只能在特定场景下完成,现在通过大量数据采集和训练,让机器人能在不同工况下完成拧螺丝的动作,未来能应用在3C产品生产线等场景。
据介绍,他们的机器人还有在商业服务场景下的数据采集和训练,比如迎宾、讲解、导购等。“我们会采集机器人在不同场景下与人互动的数据,通过一直在优化算法,让机器人的服务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
据悉,具身智能机器人数据采集预训练场计划部署100+异构智能机器人集群,涵盖人形服务机器人、轮式机器人、四足巡检机器人等多种形态,通过标准化数据采集流程,可实现运动轨迹、环境交互、决策日志等多模态数据的实时采集与脱敏处理。
企业参与数据采集后,将优先获得与国先中心(合肥)联合攻关的机会,共享训练数据采集和算法模型,加速技术迭代。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训练场将成为链接技术供给与市场需求的桥梁。目前,合肥市区两级政策已形成“组合拳”,瑶海区提供周边办公与研发空间载体,合肥市联合国资平台设立专项基金,对早期项目进行创业投资。合肥市还将发放平台使用券,让企业以低廉成本获取算力、场景及脱敏数据,大幅度降低“机器人脑开发”门槛。
根据规划,到2025年底,合肥具身智能机器人数据采集预训练场对全国广泛召集20余家智能机器人本体企业、实现超100台机器人,同时在30个以上细分场景开展数据采集和协同作业,通过“场景—数据—算法—生态”四维联动模式,打造全国领先的机器人研发技术与应用高地 ,让这些“毕业”的机器人能在更广阔的产业市场端大显身手。
由国先中心(合肥)、合肥市瑶海区合作共建的合肥市首个具身智能数据训练场(预)即将正式启用。
当地时间3月3日,据乌克兰国家通讯社报道,乌克兰武装部队陆军司令米哈伊洛·德拉帕蒂已下令就3月1日俄军袭击导致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一处训练场多名乌军人死亡事件展开独立调查,乌军事反间谍机构将参与调查
今年,数字安徽公司还首发1000万元数据券,可用于抵扣数据产权登记、撮合交易、算力资源等服务费用,促进数据产品和场景创新。
数字基建夯实发展根基,构建“云网数”一体化数字底座,持续完善通用、智能等算力布局,率先完成“一网双平面”升级改造,建成全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市级节点,实现政务数据资源省市县三级贯通,为政务服务和城市治...
今天,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总站参与联合主办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天工”机器人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率先冲线完赛,夺得冠军。
湖南一对母子不幸落水身亡 多部门回应:正在调查处理,会发通报公布前因后果